本文目录: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赏析 1000字以内
最佳答案:
# 内容层面
- 景物描写:诗的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长得饱满肥大;麦花雪白一片,油菜花却已稀稀落落。短短两句,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抓住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典型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呈现出一幅色彩鲜丽的田园画卷。
- 农事衬托: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写随着白昼变长,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而篱边却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从侧面反映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都在田间劳作,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 表现手法
- 色彩运用:诗中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金黄的梅子、雪白的麦花等,这些丰富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初夏的田园之中。
- 动静结合: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相对静态,展现了田园的静谧之美;后两句中,以蜻蜓蛱蝶飞的动态,衬托出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更显宁静,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情感与主题
- 闲适之情: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在退居家乡后,享受田园闲适生活的心境。
- 劳动之颂:诗中虽未直接写农民的劳动场景,但通过“无人过”暗示了农民的忙碌,间接地歌颂了农民辛勤劳动的品质,展现了劳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江南初夏田园的独特风光和生活气息,是范成大田园诗中的佳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赏析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食用。
肥:指果肉丰满。
麦花:指麦田里的花。
菜花:指油菜花。
篱落:指篱笆。
惟有:只有。
蛱蝶:一种蝴蝶。
白话译文: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长得肥壮;麦田里的花雪白,而油菜花却显得稀疏。
白天变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篱笆周围飞舞。
赏析: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描绘了江南不同季节的田园风光。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江南的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夏日的景色。第三句通过描述篱笆旁的静寂,反映了农人的辛勤劳作。最后一句以“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舞”来突出村中的宁静,动静结合,别有趣味。
全诗没有直接提及农事,却让人感受到农村的繁忙景象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意境生动自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几乎被杀。晚年退隐故乡石湖,逝后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亦工词,文赋享有盛名。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赏析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食用。
肥:指果肉丰满。
麦花:指麦田里的花。
菜花:指油菜花。
篱落:指篱笆。
惟有:只有。
蛱蝶:一种蝴蝶。
白话译文: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长得肥壮;麦田里的花雪白,而油菜花却显得稀疏。
白天变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篱笆周围飞舞。
赏析: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描绘了江南不同季节的田园风光。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江南的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夏日的景色。第三句通过描述篱笆旁的静寂,反映了农人的辛勤劳作。最后一句以“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舞”来突出村中的宁静,动静结合,别有趣味。
全诗没有直接提及农事,却让人感受到农村的繁忙景象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意境生动自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几乎被杀。晚年退隐故乡石湖,逝后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亦工词,文赋享有盛名。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的诗意?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土膏滋润待春耕,细雨频频送暖阳。
野草青青花簇簇,一夜间,万物复苏竞芬芳。
屋后荒地绿意浓,抽芽开花逐春阳。
竹鞭穿墙探新绿,春意盎然邻里香。
全诗赏析:
一、二句描绘春回大地,土膏解冻,春雨频催,万物复苏的景象。土膏如同待耕的农田,渴望着春天的播种;而频繁的春雨,如同温暖的怀抱,催促着花草树木迅速展开它们的生机。
三、四句转为近景,聚焦于屋后荒地及邻居家墙外的竹笋。荒地上的植物在春天的滋润下变得葱绿而美丽,邻家的竹笋甚至穿透了院墙,展示了春天生命的顽强和无处不在的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神奇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的诗意是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全诗的字面意思:肥沃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千万朵花一下子就开放了,小草也一下子茂盛起来。屋后的荒地里也增添了不少新的绿意,邻家的竹根已开始发芽,从墙下窜到这边来了。
全诗: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全诗赏析:
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 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廓。“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视野虽更为缩小,诗境却愈加张大。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