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阿长与山海经批注赏析(朝花夕拾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批注)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4 14:43 30

本文目录:

阿长与山海经批注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批注赏析

 最佳答案:

      批注

      - 阿长的称呼与形象:“我”对阿长的称呼变化,体现了情感的变化,从平常到憎恶,再到尊敬和感激。

      - 细节描写:如阿长“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等,生动展现了她的粗俗和不拘小节,让“我”感到讨厌和无奈。

      - 阿长的规矩:描写了阿长在除夕时对“我”的叮嘱和古怪仪式,体现了她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和对“我”的期望。

      - 谋害隐鼠与《山海经》:阿长谋害“我”的隐鼠让“我”憎恶,但她买来《山海经》又让“我”感激,表现了阿长的复杂性格。

      赏析

      - 人物形象:长妈妈是一个地位低下、不幸,同时又有着热忱、善良和爽朗性格的劳动妇女形象。

      - 情感变化:文章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到“发生空前的敬意”,再到“新的敬意”,最后充满感激和怀念。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

      - 写作手法:运用白描及细描手法,生动刻画人物;以儿童视角叙事,真实自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通过这些批注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阿长与山海经句子赏析批注

      阿长与山海经句子赏析批注:

      1.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赏析;这是“我”在失去了心爱隐鼠之后,对被说是吃了隐鼠的猫的仇恨感情的抒发.在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作家关怀弱小,嫉恶如仇,反抗压迫的精神特征。

      2.“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出自《狗·猫·鼠》)

      赏析:表现了作者不喜欢猫的原因.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的好句批注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的好句批注赏析: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赏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阿长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因为对于阿长来说,鲁迅是少爷,可阿长在睡觉时却在床上摆开个大'字,挤得少爷只能缩在角落,这样与他们俩的身份刚好相反、所以说阿长是一个很随意且很纯真的人。

      2、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赏析:阿长很迷信、但她会把听到的,自己认为是对的道理一遍遍不耐烦地讲给鲁迅听,所以说阿长是一个很伟大的保姆。

朝花夕拾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批注

      阿长与《山海经》批注:

      1、谋死:谋杀。

      2、隐鼠: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不是很畏惧人的小老鼠。

      3、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4、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5、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6、元旦: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7、辟头:开头。

      8、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留发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9、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

      10、远房的叔祖:指周兆兰,字玉田,是个秀才。

      11、制艺和试帖诗:都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诗文,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12、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三国时吴国吴郡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解释《毛诗》中动植物名称的书。《毛诗》即《诗经》,现在的版本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故称《毛诗》。

      13、《花镜》: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陈淏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14、全体:全身。

      15、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

      16、帝江:《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

      17、执干戚:拿着盾、斧。干,盾牌。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18、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19、《尔雅音图》: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图的一种《尔雅》版本。《尔雅》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著作。

      20、《毛诗品物图考》:把《毛诗》中动植物画出图像并加明考证的书。日本冈元凤作,共七卷。

      21、郝懿行(1757—1825):字兰皋,山东栖霞人,清代经学家。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及《易说》、《春秋说略》等。 

      《阿长与〈山海经〉》作品出处《朝花夕拾》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鲁迅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教思革”。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又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艺术特色:此文最为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处理肯定与否定这一对矛盾关系时。。此文的情调,整体说来,是诙谐而有风趣的,但诙谐风越中又不失庄重,特别自关于购买《山海经的描叙以后逐趋于庄重严肃,使整篇文章由开始的外谐内庄极其自然地转变成以庄重严肃作结。

      名家点评: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德岷《黎教授教你读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如同《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鲁迅‘夕拾’朝花,‘反顾’往事,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抨击现实,获取光明。

      鲁迅在这篇散文里通过‘并非学者’的阿长与‘书多’的远房叔祖的对比,正面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关心青少年的优秀品质,隐约地斥责了当时那些学者名流对青少年的麻木不仁,应该说这是给那些污蔑、镇压革命青年的反动文人和北洋军阀的锐利一击。

      当代作家李朝全《散文百年经典·1917—2015》:“《阿长与〈山海经〉》以娓娓的笔调,叙讲他对于去世已三十年的保姆阿长的深深的怀念和爱戴。阿长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妇女的一员,她有着愚昧、迷信等方面的缺点,却也有着更多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爱与恨,荣辱羞耻感。

      诗人艾青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则以散文笔触记述一位保姆,二者的思想相似,情感动人,在艺术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推荐:屏边保姆:https://pingbian.hhxxg.com/baomu/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