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今日良宴会赏析(“四坐听我歌”的出处是哪里)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0 23:55 18

本文目录:

今日良宴会赏析

 最佳答案:

      内容与结构

      - 宴会场景:诗的开头六句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通过“良宴会”和“欢乐难具陈”等词句,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氛围。

      - 音乐描写:诗中提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赞美了音乐的美妙和高超,通过音乐引出了有美德的人(令德)。

      - 人生感慨:诗的中间部分“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表达了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

      - 劝诫与反思:最后几句“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劝诫人们要有所作为,不要安于贫贱,体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乏婉曲和深远,通过简单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思想。

      - 结构安排:诗歌结构紧凑,从宴会的热闹到音乐的描写,再到人生的感慨和劝诫,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 情感表达:诗中情感丰富,既有对欢乐场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情感层次分明,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

      - 人生哲理:诗歌通过宴会和音乐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 社会现实:诗中也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困境,通过“无为守穷贱”等词句,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今日良宴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音乐的美妙,更通过对人生的感慨和劝诫,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今日良宴会赏析

今日良宴会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四首,抒写汉末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不甘长守贫贱的怨恨之情。

        诗从“今日良宴会”叙起,开头四句,写宴乐的场面。今天适逢大家高兴,一群落拓的知识分子聚在一起饮酒、奏乐、听曲,宴席上的欢乐,是难以一一用言辞来叙述的。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筝弹得极好,曲唱得绝妙。筝上弹出了不同凡俗的音响,唱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清商曲。唱者又是最出名的“倡家女”,她的歌喉美妙极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祝凤喈《制琴曲要略》云:“凡如政事之兴废,人身之祸福,雷风之震飒,云雨之施行,山水之巍峨洋溢,草木之幽芳荣谢,以及鸟兽之飞鸣翔舞,一切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会其意者焉。”诗人之所以只提奏乐唱曲, 一方面是由于在宴会上感人心者莫过于声音了,另一方面是由于“识曲听其真”而引发出一番议论,又从议论引发出一番感慨,于是才有了这首诗。

        “令德唱高言”以下四句是写听曲者对于曲辞的议论。令德,本义是指美好的品德。这儿指知音者,能者。“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知音的能者在宴席上高谈阔论,评论曲辞,鉴赏曲辞,他们品味出这些曲辞的真味来。这曲辞的真味就是指下文“人生寄一世”以下六句话。“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这曲中真味是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共同的愿望,又是隐藏在人人心中没有说出口的愿望。这个愿望,首先被歌女在唱辞中唱出来了,接着又被知音者以“高言”点拨出来了。心与心仅隔着一张薄纸,一点即破!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旦点破,惊如触火!

        最后六句,是全诗的主脑,是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愿,他们感叹人生的短暂与空虚,急于追求功名富贵,以便及时行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的确,今天看来,这种不甘贫贱,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的思想是很庸俗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值得称道的。但是人们为什么却要欣赏这首诗呢?王国维以一个“真”字来解释,显然过于笼统、过于抽象了,必须作一些具体分析。

        在社会美这个美学范畴里,真的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真与善相结合,就是美的;真与恶相结合,便是丑的。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又都是具体的,相对的,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是说人的一生是极其短促的,不仅象是暂时“寄”存在世界上似的,而且还象狂风中的灰尘,一眨眼之间,就被刮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汉末动乱时期人们共同的悲哀,在《古诗十九首》中类似的描写真是太多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这类思想的产生是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土壤的。东汉末期,尤其是桓帝、灵帝时代,宦官外戚专权,党祸不断发生,朝廷用人,除了讲究门第外,还讲究金钱,公开卖官鬻爵,出身寒素的下层知识分子是没有进身之阶的。赵壹在《刺世疾邪赋》中有这样的诗句: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这是东汉末期下层知识分子感受到的最切身的痛苦,是对腐朽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最强烈的不满。既然“人命不可延”,而“服食求神仙”,又“多为药所误”,求神仙是荒诞的,要延长寿命又不可能,那只有努力奋斗之一法了。“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就是必然的态度了。他们要鞭策良马,赶快占据住重要的路口和渡口——也即及时弄些高官来做做。他们根本不愿意遵守孔子的信条而安贫乐道。明代钟惺说:“欢宴未毕,忽作热中语,不平之甚。”清代张玉谷说:“感愤自嘲,不嫌过直。”这些意见,都是对的。在这种庸俗而粗鄙的思想中,浪漫而颓废的情绪中,蕴藏着一种真实的、愤世嫉俗的积极因素在内。因为这种对真实生活的向往之情,跟身在山林心存魏阙的假隐士们的弄虚作假来比,是真诚的;跟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后汉书·赵壹传》)的丑恶现实来比,是善良的。这种思想也就在基本上值得我们肯定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自然真挚,痛快淋漓。朱自清说:“全诗从宴会叙起,一路迤逦说下去,顺着事实的自然秩序,并不特加选择和安排。前八语固然如此,以下一番感慨,一番议论,一番‘高言’,也是痛快淋漓,简直不怕说尽。这确是近乎散文……但因模仿乐府……都还不失为诗。”(《古诗十九首释》)

今日良宴会赏析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诗歌看似简朴,实则却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

      此诗开头六句说: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安,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这里,诗人首先就讲了宴会及其音乐的美妙。通过宴会音乐,引出了懂得音乐的人。

      接着抒情主人公说: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大家都能体会,但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不但突出了“新声妙入神”,而都是能“识曲听其真”,为后面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基础,做了坚实的铺垫。

      后面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诗人在此是说,人生短暂的,但漂泊不定,长年累月,浪费光阴,人生的价值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既然“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那么“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这样不但安享富贵荣华,而且也不再浪费生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最后主人公说: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要守贫贱”就是劝诫士人不要死抱贫贱不放。可以说,诗人在劝诫士人,这与“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应,更好地强调了“策高足、踞路津”的迫切心情。也就是说,人生应该有所作为,要说出来,要行动。人具备了“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的能力,就要表现出来。

      主人公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整个诗歌就借音乐之美妙,告诉士人们,或者有志之士们,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勇于奋斗而“先踞要路津”,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对于人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7-138

“四坐听我歌”的出处是哪里

      “四坐听我歌”出自宋代程公许的《今日良宴会》。

      “四坐听我歌”全诗

      《今日良宴会》

      宋代 程公许

      良辰不可久,飞幰会华馆。

      雕俎陈前,羽觞劝引满。

      危柱瑟难和,急轸琴失近。

      含思以亮激,响入凌霄汉。

      四坐听我歌,歌罢倚长欢。

      勿遣歌声悲,悲多听者惨。

      振辔腾康庄,及此岁未晏。

      《今日良宴会》程公许 翻译、赏析和诗意

      《今日良宴会》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

      良辰不可久,飞幰会华馆。

      雕俎陈前,羽觞劝引满。

      危柱瑟难和,急轸琴失近。

      含思以亮激,响入凌霄汉。

      四坐听我歌,歌罢倚长欢。

      勿遣歌声悲,悲多听者惨。

      振辔腾康庄,及此岁未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诗人表达了光阴易逝的感慨,认为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在华丽的宴会场所中,摆满了美味佳肴,羽觞碰杯、劝酒的声音不绝于耳。尽管有酒宴和音乐的陪伴,却无法消解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思,他的琴声无法与宴会的喧嚣相融合,他的歌声也让人感到沉痛。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希望通过歌唱来寻求一种解脱和安慰,但他也警告人们不要给歌声带来悲伤,因为过多的悲伤会让倾听者感到凄惨。

      整首诗以宴会为背景,通过音乐、饮食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宴会的繁华和欢声笑语无法掩盖诗人心灵的困扰,他在音乐的伴奏中感到自己与世界的距离,他的歌声也无法真正表达出他内心的苦闷。整首诗给人以深沉和忧郁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欢愉的思考。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