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赏析文章
最佳答案:
了解文章背景
- 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写作风格,有助于理解其观点和立场。
- 写作目的:明确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为了传达信息、说服读者还是引发讨论。
- 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识别文章结构
- 引言:关注引言提出的主题和主要论点,抓住作者希望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 主体:分析每个段落的论点和支持论据,理解论点之间的关系和论证逻辑。
- 结论:总结主要观点,识别作者的最终立场和前景展望。
分析语言和风格
- 语言选择:注意作者使用的词汇和语气,反映其态度和情感。
- 修辞手法:识别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
- 语气和风格:分析文章的语气和整体风格,如正式与非正式、严肃与幽默等。
评估论证
- 论据真实性:验证作者引用的数据和例子是否可信。
- 逻辑性: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判断论证是否合乎逻辑。
- 相关性:确保论据与主题密切相关,没有引入无关信息。
考虑读者视角
- 目标读者:了解文章的目标读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策略。
- 读者反应:考虑不同读者的反应,包括个人经验、价值观和情感对理解文章的影响。
总结与反思
- 总结主要观点: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和论据。
- 反思分析过程:反思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或误解,提升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提升阅读和思考能力。
怎样阅读和赏析一篇文章?
赏析一篇文章,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先把文章浏览一遍,想一想写的是什么;
2、再通读一遍,圈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圈出揭示文章中心的文句;
3、分段细读,圈出哪些词是在表达意思上的关键词语,划分段落并确定段意;
4、在默读的基础上,复述全文大意,要求结合关键性的词语,列出提纲;
5、根据揭示中心的文句,对文章进行缩写练习,要求把圈出的词、句、段尽量用上;
6、通过读、写,要求概括全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7、根据圈出的文句和中心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8、在写读后感的基础上,从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等方面进行评点;
如何赏析文章
一、看文章的主题。主题鲜明,立意正确,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看文章的内容。要叙述清楚,事情脉络通顺,情节感人,有说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写作特点。如:寓情于景、文字夸张、感情细腻、故事倒叙等等。
怎样欣赏散文
怎样欣赏散文?我在漫天雪论坛也遇到一些网友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怎么样欣赏现代散文?笔者结合网络散文写作和欣赏实践,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看到一篇散文,写篇读后感还可以,如果人家提出要你欣赏一下,可能就作了难。因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片茫然。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欣赏有许多方面。如果是一篇短而浅的散文,全面地谈谈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一篇有份量的名篇佳作,或者是一部散文集,如果全面地欣赏分析,没有宏观的把控能力,可能就要感到吃力,甚至于写出来自己不满意或作者不以为然。 我要告诉读者的是:以我多年从事理论评论工作的经验来看,如果不是受人之托非要就一部散文集做评论,我还是建议,要把你读一篇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也就是说,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因为这是你可以并且有能力把握的小题目,是散文的一个侧面,抓住这个侧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我在评论陈翰乙杂文帝王系列时,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抓住帝王系列这一部分,从而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论证,并给予方向性的指点。在评论米奇诺娃的那本散文集时,尽管我是从宏观上谈她散文创作得与失的,但我还是就语言这方面谈得最多最细最透,也最容易打动读者。 在这里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更有精心练句用词。 欣赏网络散文,其实还是美学范畴,是一种审美活动。就是说,你对一篇散文或一部散文集读后,就感受美的地方发表评论,它是不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是一种以散文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也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和途径,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好的鉴赏文章本身也是艺术品。从欣赏主体即评论者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只有经验过的东西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位哲人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和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有些读者在一片叫好中感到茫然,谈不出哪里好来,就说明这种缺少艺术修养的情况。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要想作出伟大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那样,把琐碎的实际自然提高到精神高度。欣赏亦如此,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功。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它做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欣赏散文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一是看立意如何?即有没有真知灼见,独到的思想内容,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好的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独到、个性突出,有着深刻生命体验的。反之就不是好的或优秀的散文。还是那句话:散文谁都会写,写好不容易!二看散文的构思技巧如何?有人概括为“新、奇、巧、妙”四字,也不无道理。一篇散文,特别是司空见惯的题目或题材,别人都写过,比如生命啊、幸福啊、人生价值啊、理想啊等等。如果你在结构上没有新意,很可能就会落入旧巢。欣赏者就可以从这里发现问题,越是老题目,越要看有无结构上的新奇巧妙。三是看意境创造。因为散文是造境的艺术,它不同于小说,看有没有故事,人物刻画怎么样?散文主要看意境,一篇散文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就是对文学史的贡献。四是看语言特色。有没有语言特色,是衡量一篇散文成不成功的标志。成功的散文往往是语言上有特色的,能不能创造出独特的散文语言风格,也是衡量散文好或差的重要标志。我在评论米奇诺娃散文时,就抓住她在语言上的创造和特色进行评论,别的不是没有价值,而是语言有独特的价值。这就是我的发现。罗丹在《艺术论》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要善于发现散文语言的含蓄美、音乐美和智慧美。由于散文是介于诗歌与小说的文学样式,在散文里读出诗意,特别是那些散文诗,更应该是美的语言。同样是叙述一件事或故事,散文也与小说不一样,小说平铺直叙即可,而散文却要求叙述时带有感情和节奏,要朗朗上口,要有诗意。大家看于坚等人的散文好,好在哪里?在语言。他们原来都是诗人,后来转写散文,就把诗歌语言带进了散文,于是有了诗意:悦耳动听,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有人主张,年轻人要想学散文,最好先从写诗练起,诗写好了,再写散文就得心应手。其它的方面,比如作者思维、写作背景、反映内容等,都可以在欣赏中一并了解,不是重点,有的评论者甚至于不去过问那些。 欣赏与批评有没有区别?有的。欣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是欣赏的升华。凡是读散文者,都在欣赏,;有的只是欣赏,而不发表高见,即不对作品品头论足;有的在跟贴中说一两句观感,有的则诉诸文字,写出读后感或欣赏文章。欣赏是大众的、普遍的、低层次的文学活动。而批评就不一样了,批评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作品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揭示作品的客观价值帮助和提高欣赏者的鉴别能力。不但要肯定优点和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缺点和失误。这就需要批评着把读者的欣赏观感集中起来,集思广益,做出正确判断。批评不但引导读者欣赏,还对作者有益,能帮助作者总结成功与失误,提高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