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赏析
最佳答案:
人物形象
- 地位卑微:阿长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称呼是从前任那里继承来的,真实的名字已被忘却,暗示了她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
- 粗俗率性:她喜欢切切察察,背地里说人长短,对儿时的作者管束很严,睡相不好,伸开两手两脚,摆成大字,这些行为表现出她粗俗率性、不拘小节的特点。
- 迷信无知:她给儿时的作者讲长毛的故事,认为像她这样的人可以抵抗外面打来的炮弹,这让儿时的作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但在成年的作者看来,这是不合常理、不存在的,体现了她的迷信无知。
- 真诚善良:她教给儿时的作者很多规矩,如新年对儿时的作者说吉利话,还要吃福橘,这寄托着她对未来的美好期愿以及对儿时的作者的真诚关爱。她看到儿时的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慕,便趁着告假回家的机会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对孩子的关心。
情感表达
- 对阿长的怀念与感激:鲁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对阿长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尽管阿长有许多缺点,但她对“我”的关爱和帮助,特别是在“我”渴望得到《山海经》时,她能够克服困难,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和感激。
- 对童年的回忆:文章通过对阿长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阿长是“我”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存在让“我”的童年充满了色彩和记忆。
写作手法
- 欲扬先抑:文章先写阿长的种种缺点和让“我”讨厌的地方,如她的粗俗、迷信、繁琐的规矩等,然后再写她为“我”买《山海经》的事情,让“我”对她产生了敬意和感激,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突出了阿长的形象和“我”对她的情感变化。
- 详略得当:文章在描写阿长的种种事情时,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对于买《山海经》这一事件,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包括“我”对《山海经》的渴慕、阿长买书的经过、“我”得到书后的感受等,而对于其他事情则一笔带过,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 语言风格:鲁迅先生的语言简洁、生动、幽默,在描写阿长的形象和事件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有趣。在叙述中穿插了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写作手法,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
- 上一篇: 文章赏析怎么写(03/21更新)
- 下一篇: 学软件读研澳卅哪个学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