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赏析句子
最佳答案:
从修辞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用、妙处,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 答题公式: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特点或状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人物心情、人物品质、某种道理)。
- 例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 题型: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答题公式: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人物的特点、心情、品质等)。
- 例子:“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答题公式: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渲染了何种气氛,烘托人物何种心情。
- 例子:“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通过描写故乡多山的地理环境,渲染了故乡的偏僻与宁静,烘托了人物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从词语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公式:词的本义,语境义,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 例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早早争向暖树,新飞来的燕子啄泥筑巢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从句式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 答题公式:句式特点(如倒装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等),强调了什么内容,增强了何种表达效果。
- 例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 答题公式: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突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何种情感。
- 例子:“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一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中的“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没有照到小花身上”喻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告诉我们只要看到美好生活,就有希望有梦想去追求奋斗。
从结构作用角度赏析
- 题型:分析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 答题公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起到了何种结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 例子:文章开头的总领句,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文章中间的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文章结尾的总结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通过以上答题技巧,可以更加系统地赏析记叙文中的句子,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