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好段赏析
最佳答案:
描写阿长的外貌与性格
- 原文: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介绍阿长名字的由来,生动地展现了她的身世背景。她没有自己的姓氏,名字也是顶替别人的,反映了她地位之卑微,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描写阿长的“切切察察”与睡相
- 原文: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赏析: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如“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摆成一个‘大’字”等,生动地展现了阿长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对阿长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阿长的规矩与“元旦的古怪仪式”
- 原文: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原文:“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赏析:这些描写体现了阿长对传统习俗的重视,虽然有些规矩在作者看来是“烦琐之至”,但也反映了阿长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描写阿长买《山海经》的情节
- 原文: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比远房叔祖夫妇的不...格和行为,衬托出阿长的淳朴和善良。也为后文阿长买《山海经》的情节做了铺垫。
描写阿长去世与作者的怀念
- 原文: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吧。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赏析: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深怀念和祝福。虽然阿长只是一个普通的保姆,但她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仁厚黑暗的地母”来比喻大地,表达了对阿长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这些段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她的情感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上一篇: 雨的四季课文句子赏析(04/01更新)
- 下一篇: 阿房宫赋第一段赏析(04/0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