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14章赏析
最佳答案:
情节内容
- 刘四爷的寿宴:刘四爷的寿宴办得热闹非凡,他为自己能吸引众多人来祝寿而感到自豪,尤其是看到许多老朋友的穿戴落伍,而自己却穿着新作的皮袍马褂,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热闹的背后,刘四爷也感受到了孤独和凄凉,因为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祝寿的喜事似乎也应落泪。
- 车夫们的不满:车夫们对刘四爷的安排不满,将怨气发泄到祥子身上,祥子差点与他们打起来。车夫们认为自己是客人,不应受此待遇,便借酒消愁,拿祥子开玩笑,说他是刘四爷的“内功”等,让祥子内心十分委屈。
- 虎妞与祥子的婚事:虎妞为了与祥子结婚,假称自己怀孕,并拿出积蓄让祥子买酒菜,准备请刘四爷的心腹们吃饭,希望通过他们劝刘四爷同意婚事。祥子对这一切并不热心,他仍想着靠自己拉车攒钱买车,对与虎妞的婚姻感到无奈和迷茫。
人物分析
- 刘四爷:这一章中,刘四爷的形象更加立体。他一方面精明能干,将寿宴办得风风光光,另一方面又孤独凄凉,渴望亲情。他对祥子和虎妞的婚事坚决反对,表现出他的专制和自私。
- 祥子:祥子在这一章中显得更加被动和无奈。他面对车夫们的嘲笑和挑衅,虽然内心愤怒,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对于虎妞的安排,他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 虎妞:虎妞的精明和执着在这一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为了与祥子结婚,不惜与父亲决裂,甚至假称怀孕。她的行为虽然有些任性,但也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规划。
主题思想
-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祥子一心想通过拉车攒钱买车,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但与虎妞的婚姻却让他陷入了困境,现实的婚姻生活与他的个人理想产生了激烈冲突,体现了底层人民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面临的重重阻碍。
- 爱情与婚姻的无奈:虎妞对祥子的感情虽然真挚,但她的方式和手段让祥子难以接受。祥子在这段感情和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反映出在那个时代,爱情与婚姻往往并非基于双方的自由意愿,而是充满了无奈和妥协,尤其是底层人民在处理感情和婚姻问题时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
- 社会阶层差异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虎妞与祥子来自不同的阶层,虎妞是车厂老板的女儿,而祥子是底层车夫。这种阶层差异不仅导致刘四爷反对他们的婚姻,也使祥子在这段关系中始终处于劣势,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凸显了社会阶层差异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语言特色
- 口语化与方言运用:这一章延续了作品一贯的风格,运用大量北京方言词汇,如“敢情”“拉闲盘儿”等,使文章充满浓郁的北京地域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语言习惯,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个性化语言表达:虎妞的语言泼辣、直接,如“你个傻东西!甭提了,反正我对得起你;你是怎个人,我是怎个人?我楞和爸爸吵了,跟着你来,你还不谢天谢地?”鲜明地体现出她的性格特点。祥子的语言则朴实、简短,多是无奈的回应,符合他老实木讷的形象。
- 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在描写虎妞布置房间、祥子买酒菜等情节时,语言生动形象。例如描写虎妞“把屋子收拾好,货栈里去借了四个茶碗,两双筷子,和一些醋蒜”,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将虎妞为宴请所做的准备展现得细致入微,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故事场景。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将虎妞对婚事的积极谋划与祥子的消极应对进行对比,突出了两人在这段关系中的不同态度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 心理描写:对祥子在面对虎妞的安排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如“他晓得虎妞的厉害,不这么办,她真会吵闹起来。他只好乖乖的去买,钱在自己的手里,势力在她的手里。”,深入展现了祥子内心的无奈、挣扎和对未来的迷茫,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祥子的性格和行为动机。
- 情节推进:从虎妞租房子、策划宴请,到祥子去买酒菜,情节的发展自然流畅,紧密围绕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展开,逐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骆驼祥子》第14章通过刘四爷的寿宴和祥子与虎妞婚事的发展,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主题思想,体现了老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是整部作品中重要的一章。
- 上一篇: 海枯石烂的意思(04/08更新)
- 下一篇: 考研多少分过线2019(04/08更新)